中新网杭州7月2日电(胡丰盛)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房地产去库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如何进行新一轮的转型?7月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2016年会暨“新经济、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80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共同探讨新经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房地产业面临的学术、经营、政策和社会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住房问题已经成了国之忧,民之忧,家之忧。”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原住建部副部长刘志峰分析中国房地产情况时表示,当下中国城市两级分化严重,由库存压力、房地产杠杆所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加大,房地产业的土地成本、融资成本、材料采购成本、管理资本和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增加。
如何解决?刘志峰认为,关键是发挥供给侧改革作用,因城施策,调结构。
“保持房地产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化解房地产库存。库存无法在合理时间内去化,就会变成城市负资产,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问题。”刘志锋说。但化解房地产的库存,又与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不同,作为不动产,房地产无法像工业那样,容易实现“关”,“停”,“并”,“转”。
在刘志峰看来,中国房地产不是需求过剩,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质量、服务跟不上。他举例说,杭州临安有个别墅项目,库存占项目总量的50%,浙江蓝城集团接手后,从供给侧入手,重新规划设计,把原来500平米左右的大面积、毛坯房进行重新设计,改为83平方米的精装修+中式小别墅,增加一系列配套服务,通过“一减一增”,让一个滞销产品变成了畅销产品。
“今后的主要住房需求是新移民和新需要,2016年到2020年,中国农村每年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大概在2000万。”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冯俊则认为,当下中国的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个平稳发展的时期,进入舒适型阶段。
简单来说,当前中国的住房消费已经从“有房住”向“住好房”转变,房地产要与城市家庭的新需要联系起来,才能获得新发展。
“中国企业,尤其是房地产大企业的转型决定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倪鹏飞则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房地产企业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
“几乎所有的龙头企业,都加入了房地产行业。”倪鹏飞说,转型既需要压力,也需要动力。中国企业中,房地产企业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他们不仅有资金,有人才,而且从2014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了从房地产开发转向服务,住房转到非住房,从房地产转到高科技制造业的探索。“如果中国房地产彻底转了,能带动中国经济的转型。”他说。
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成立于2008年7月,是以促进世界华人在不动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为目的的非营利及非政治性学术组织,定期在会员城市举办各类学术或实务研讨会,已成为全球不动产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社会组织。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房地产经济国际研讨会,本次年会吸引了多位业界大咖参加。
大会主席、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教授表示,本届年会将秉承学会的宗旨,期望成为学术界、产业界、政府界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的桥梁,期望在促成产学互通、促进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本届年会得到了学界、产业界、政界的关注和支持,来自世界各地的800余位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出席本届大会。大会围绕着“新经济、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obertCMerton教授、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刘志峰会长、美国住房部副部长Tozer先生在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安排了“房地产业创新发展”主论坛以及“PPP政策与实践”、“住房政策与住房保障”、“城市综合体与区域经济发展”、“养老需求与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城市更新与房地产业发展机遇”、“智慧社区与物业服务多元化发展”六场分论坛和42场学术论文研讨会”。(完)